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(天津卷)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
[05-20 23:30:28] 来源:http://www.dalupang.com 高三地理教学设计 阅读:9696次
概要:时间20:30~21:30熄灯一小时。 2.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,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,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A.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.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.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.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2.【解析】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,正是春分日后的最后一个星期六,全球都是在18点左右日落,20:30分到21:30时段,天色刚黑,但不是特别黑,熄灯后不严重影响人们的活动。要达到此效果,只有在秋分日附近,故选C。 【答案】C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,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。 3.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对当今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.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.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.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.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3.【解析】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属于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,它保持和发展了原有的城市地域功能。 【答案】A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研究学习,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4~5题。 4.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。学生经过分析确定,污染物主要来自 A.城镇 B.牧区 C.林区 D.矿区 4.【解析】L湖的污染物应该来自湖泊周围或其上游的河段,而其上游的河段为林区,不会有污染物排放,湖泊周围是城镇,故选A。 【答案】A 5.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。据图探究,其中正
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(天津卷)文科综合 地理部分,http://www.dalupang.com
一、选择题
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1~3题。
1.图1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,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

A.空间形态、道路格局 B.耗能状况、商业区分布 C.空间结构、经济水平 D.人口密度、功能区分布
1.【解析】图中最亮的两个地区为天津市和北京市,亮的地区为城市区域,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;图中反映了两个城市的道路格局都是环行放射式。
【答案】A
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,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“地球一小时”行动,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:30~21:30熄灯一小时。
2.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,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,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
A.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.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.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.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
2.【解析】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,正是春分日后的最后一个星期六,全球都是在18点左右日落,20:30分到21:30时段,天色刚黑,但不是特别黑,熄灯后不严重影响人们的活动。要达到此效果,只有在秋分日附近,故选C。
【答案】C
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,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。
3.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对当今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
A.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.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
C.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.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
3.【解析】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属于历史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,它保持和发展了原有的城市地域功能。
【答案】A
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研究学习,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4~5题。

4.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。学生经过分析确定,污染物主要来自
A.城镇 B.牧区 C.林区 D.矿区
4.【解析】L湖的污染物应该来自湖泊周围或其上游的河段,而其上游的河段为林区,不会有污染物排放,湖泊周围是城镇,故选A。
【答案】A
5.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。据图探究,其中正确的结论是
A.气候、交通 B.土壤、市场 C.水源、技术 D.地形、人口
5.【解析】图中牧区分布在上游山区,这里自然条件差,人口稀少,适合发展畜牧业。
【答案】D
图3是我国“十二五”规划的生态功能区(以保护林草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)分布图。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6~7题。

6.对下列各组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,符合实际的是
A.ab —草原广布、温差大 B.bf—地表崎岖、降水少 C.ce—光照充足、风沙少 D.dg—气候湿润、林地多
6.【解析】ab都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区,属于绿洲区,水分条件好,温差不大;b位于河西走廊,地势平坦,f位于季风区,降水较多;ce光照充足,但c处多风沙。
【答案】D
7.下列生态功能区中,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、涵养水源为主的是
A.c B.d C.e D.f
7.【解析】e位于青藏高原,并且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,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湖泊众多,是大河的发源地。
【答案】C
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,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。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8~9题。
www.dalupang.com

8.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
A.突发地震 B.坡度较大的山地 C.连降暴雨 D.地表堆积物较多
8.【解析】图4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,必须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区。
【答案】B
9.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,阳光入射时间最长,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
A.a B.b C.c D.d
9.【解析】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。满足阳光入射时间长,必须位于山的南坡;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胁小,必须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。
【答案】B
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。结合图文材料,回答10~11题。

[1] [2] 下一页
标签:高三地理教学设计,高三地理教学设计案例,高中地理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 - 地理教学设计 - 高三地理教学设计